當谷歌所向無敵時,很容易會迷失方向或是放慢腳步。谷歌需要真正的對手,強大的對手。
6月2日,微軟將久未成熟的Live搜索正式更名為BING搜索,中文名必應,微軟這一“新寶寶”的誕生,如同谷歌瀏覽器Chrome的誕生一樣,出身名門,萬眾矚目,但一出生就注定面對強大的對手,注定就是挑戰者的角色。
微軟路徑
6月2日,當《中國經營報》記者采訪微軟搜索業務相關人士的時候,這個團隊的成員心情頗佳,因為必應一經發布,在各方評測的結果中評價都不錯,與谷歌搜索互見長短甚至略有勝出,“板磚很少,這顯然跟微軟以前發布新產品時的情況大不相同。”聽慣了批評的微軟人,這次稍感輕松。
搜索對于微軟的重要性在于,這是把微軟帶入互聯網的最便捷的通道。在互聯網戰略上略顯遲鈍的微軟急需這樣的通道。但微軟的Live搜索始終不見起色,與谷歌的差距還在加大。Live搜索在谷歌的壓迫下難以出頭。微軟之前曾幾次公開表示過對自己Live搜索品牌的不滿。改造很難,不如重頭再來。“不用新品牌不足以凸現搜索在微軟內部的重要性。”微軟MSN副總裁劉振宇如是說。
劉振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把姿態放得很低,新品牌在搜索領域只是一個挑戰者。但是作為一個挑戰者也許負擔更少,更可以放開去做。用微軟內部的一句話說:光腳的不怕穿鞋的。
微軟這一次雖然只是將搜索產品更名,但拿來與谷歌競爭的卻是微軟整合后的一張大網:“微軟的互聯網包含有搜索、社區、門戶、即時通訊,這些將會很好地整合,而且會互相形成拉動力。”劉振宇頗為自得。
以前微軟一直想以Live一個品牌將自己帶入互聯網,但又在Live上加載了太多的傳統軟件色彩,提供操作系統Windows、辦公軟件Office、游戲XBOX等各種服務,而使得微軟的互聯網戰略不清晰、不干脆。而真正互聯網的應用在這里無法凸顯,這是必應品牌這次獨立出來的根本原因。
隨著必應品牌的獨立,微軟的互聯網版圖逐漸清晰:一條路徑是從必應進入,整合互聯網的應用,包括搜索、門戶、社區、即時通訊。另一條路徑則是從Live進入,利用Live打通互聯網與傳統軟件的隔閡,將傳統軟件資產在互聯網上盤活。
互聯網是微軟不得不做的,軟件又是微軟舍不得放下的,未來兩個品牌將會共存。
這樣一個互聯網戰略看上去當然不像是純粹的互聯網,這也是因為微軟的出身決定,它有著沉甸甸的歷史財富,又渴望得到新的金礦。所以,微軟內部人也不愿稱其為“互聯網戰略”,而是看得更遠的“S+S”戰略。就像谷歌面對未來提出的云計算一樣,微軟的“S+S”是自己對未來云計算趨勢的判斷。谷歌認為未來一切的計算都將轉移到“云端”,而個人只要擁有一個最簡單的終端即可以完成所有的任務。而微軟則認為“云”和“端”是長期并存的,“云”應用會越來越強大,但“端”應用也絕不會消失。
微軟與谷歌的戰斗,由于出身不同,所以戰略不同、路徑不同。
大客戶爭奪戰
幾年前還是谷歌挑戰微軟,現在已變成微軟挑戰谷歌。谷歌挑戰成功是因為谷歌做了跟微軟不一樣的東西,繞開微軟并將微軟拋在了后面。現在作為挑戰者的微軟也需要這樣的“創新”。
在微軟必應發布的現場,記者發現跟谷歌每次發布新品不同,微軟并沒有拿其他競爭對手的頁面進行對比,而是刻意表現自己的特點和與傳統搜索風格不太一樣的頁面。而谷歌每次都會把競爭對手的頁面放在一起對比。
微軟在進入搜索領域的時候,常常把自己當成用戶問一個問題:如果我把搜索做到跟谷歌一樣好,你會用嗎?答案顯然是否定的。人的使用習慣很頑固,如果沒有特別的創新,很難將用戶從一個平臺遷移到另一個平臺。就好像微軟這么多年把持著Windows與Office,雖然替代品層出不窮,卻無法真正將用戶搶走。所以,產品做好是必須的,但要有不一樣的商業模式則是更必須的。在微軟看來,追趕并且趕超的機會在于抓住新的商業機會,而不是一味模仿。特別是對于微軟這樣的霸主,怎么會忍受那樣漫長且勝負難料的的角逐。
“我們會不會堅持點擊付費的模式?一定會。我們會不會嘗試新的商業模式?一定會。”劉振宇回答道。
微軟在去年開始嘗試一種搜索返現金的商業模式:用戶通過微軟搜索進入商家網站進行購買后,微軟可獲得一部分傭金,然后微軟將部分傭金以現金模式返還給用戶。這一模式的推出,被外界廣泛理解為微軟急于搶用戶提升市場份額。其實,在這個模式開始嘗試的時候,蓋茨曾表示:“商業搜索占到了全部搜索應用的1/3,但在營收方面卻占主導地位。”仔細研究會發現,微軟的意圖不僅僅在于用戶,重點是在于劫走谷歌的大客戶。“谷歌的1000個客戶里,也許前100個大客戶就會帶來50%的收入。切斷競爭對手的收入鏈條,特別是有巨大貢獻的收入來源,不僅可以使自己快速成長,還能有效打擊競爭對手。”一位業內人士分析道。
作為該活動的一部分,微軟同時還推出了一項新的業務模式“cost-per-action”,廣告主只有在用戶產生購買行為時才對廣告付費,而不是單純地依據點擊付費。微軟稱,對于廣告主而言,他們可以獲得更準確的投資回報。
互聯網是免費經濟學催生出來的商業模式,谷歌則是典型的代表,靠免費賺人氣,然后再衍生產品去銷售。而微軟的嘗試則企圖將這一模式更推進一步。蓋茨預言道:獎勵用戶將是未來的商業模式。
其實,谷歌也正愁于商業模式的創新。谷歌推出了很多新應用,但都沒能有效商業化。微軟的加入,無疑將促進搜索市場商業模式的創新。而不會像過去一樣,幾個搜索拼命比技術、比頁面,結果做得越來越像孿生兄弟。
微軟的必應,就像谷歌推出Chrome瀏覽器來挑戰微軟的“壟斷”一樣,勝負遠未知。但谷歌需要這樣的敵人——一個在搜索領域有些另類的敵人,讓自己繼續奔跑。
2009-6-7 中國經營報